湘西吉首:“体验式防溺水”课程筑牢孩子暑期“安全堤”

发布时间:2025-07-25

红网时刻新闻7月22日湘西讯(通讯员 喻凯晨 王雅琪 廖肖珠 王博)暑期是青少年溺水事故高发期。7月21日,湘西州红十字会人道志愿服务队携手吉首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七彩假期“童心筑梦”社会实践团在吉首市乾州街道蔬菜社区,开展了一场特殊的“谨防溺水”主题安全教育活动。活动突破传统说教模式,通过沉浸式体验、专业化教学和权威知识普及,为当地青少年上了一堂关乎生命的必修课。

本次活动的核心亮点在于其创新性的教学方法,变“纸上谈兵”为“感同身受”。活动中设置的“憋气挑战”环节尤为引人注目——参与者需将整张脸浸入水中超过30秒。这并非游戏,而是让青少年真实体验溺水时无法呼吸的濒危感,深刻理解“保持冷静”对自救的极端重要性,将抽象风险转化为具身体验。

图片1.marked.jpg

孩子们正在进行“憋气挑战”。

活动强力纠偏了社会普遍存在的错误认知和救援误区。在自救方面,摒弃了“举手呼救”(加速下沉)和盲目挣扎等危险行为,传授“镇定放松、踩水抱水换气、水母漂/仰漂待援”的科学自救方法。在互救方面,旗帜鲜明地批判了“手拉手救援”和未成年人盲目下水施救,重点推广“岸上优先、器材优先、团队优先”的黄金救援原则,并详细教授“呼(大声呼救报警)、伸(使用竹竿树枝等)、抛(抛投漂浮物)、划(专业船只)”的安全有效方法。模拟演练环节则进一步强化了知识记忆。

图片2.marked.jpg

红十字会讲师教孩子们如何使用简易道具自救。

课程内容由湘西州红十字会人道志愿服务队专业讲师进行传授,覆盖预防、自救、互救、急救全链条。清晰列出预防溺水“七不准两会”要求,强调家庭监护与社会监督的重要性。在岸上急救环节,强调“溺水者存活关键在于迅速离水和及时复苏”,明确指出心肺复苏(CPR)是救命关键,并严格遵循国际最新指南,按A-B-C(开放气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顺序操作,坚决否定无效且有害的“控水法”。

图片3.marked.jpg

“谨防溺水”课堂结束合影。

活动的专业保障依托于“湘西州红十字应急救护智能化培训基地”的资源平台,由经过认证的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师资主讲,确保知识的准确性和规范性。其目标不仅在于传授技能,旨在增强青少年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助力构建社区安全网络。

来源:红网作者:喻凯晨 王雅琪 廖肖珠 王博编辑:杨姝